我在村鎮銀行拉存款,“連親人都不相信我”_64 分

核心提示河南村鎮銀行事件,讓村鎮銀行這類金融機構進入大眾視野。實際上,村鎮銀行這幾年的日子越過越難,風險不斷累積。一些在村鎮銀行工作的一線業務員親身經歷了這些變化,但他們身處其中,也很無奈:“與風險共舞”的,又何止是銀行,還有存貸往來間無數的縣鄉普 河南村鎮銀行事件,讓村鎮銀行這類金融機構進入大眾視野。實際上,村鎮銀行這幾年的日子越過越難,風險不斷累積。一些在村鎮銀行工作的一線業務員親身經歷了這些變化,但他們身處其中,也很無奈:“與風險共舞”的,又何止是銀行,還有存貸往來間無數的縣鄉普通人。文 | 饒桐語 魏小雯編輯 | 趙磊運營 | 月彌01露臉傍晚,山西某個小縣城的廣場上,人潮涌動,熱鬧非凡,一塊幕布支起來,開始放映電影。放電影的人,不是電影院的,而是來自當地一家村鎮銀行的年輕業務員翟金諾。放電影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作為信貸客戶經理,他需要千方百計地吸引客戶,而放電影,就是手段之一。在和同事完成電影布置后,翟金諾開始仔細地觀察往來人群,瞄準那些原本在乘涼的大爺大媽,然后快速走過去,自然地與他們攀談起來,并順勢遞出自己手里的存款廣告單,這一回“露臉”,就算完成了。對于村鎮銀行來說,這樣的“露臉”,是在縣城必不可少的生存法則——在這些地方,更有吸引力的還是國有四大行,乃至農村信用社,都有各自的穩定客戶群。來自村鎮銀行的業務員們,要爭取到自己的客戶,就必須刷夠存在感。從2007年第一家村鎮銀行開業,15年來,村鎮銀行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,開設了近1700家,作為正規的銀行業金融機構,已經是國家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但即便在縣城,人們也把村鎮銀行看成“私人銀行”,覺得“不保險”,和有名氣的大銀行一比,有種李逵遇到李鬼的錯覺。這些年來,村鎮銀行顯得有些悄無聲息,在群眾中間的知名度、影響力,都是有限的,直到今年上半年,河南村鎮銀行暴雷,才讓大眾的目光聚焦到這類金融機構身上。為了打消客戶疑慮,翟金諾這樣的業務員們真是絞盡腦汁。除了放電影,還會組織營銷抽獎活動,用電動車、冰箱等獎品“換來”存款;一旦打聽到哪里有拆遷戶、哪家廠子效益不錯,或是誰家急需用錢,翟金諾都會去“坐一坐”,存錢是次要的,宣傳要先做到位;甚至和他們無關的活動,也要“蹭到”,“不管什么活動,不管跟我們有沒有關系,只要人多,我們一律露臉”。最夸張的一次,是把宣傳物料搬到了省青運會上。在江蘇某村鎮銀行工作的劉宏,同樣有著“露臉”的任務,他需要定期去村委會、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拉橫幅,組織存款返現金、返禮品的活動。除了在縣城活動,他還需要入戶下村。每個月,劉宏都會下村七八次,發名片、講業務。不被允許待在辦公室里,幾乎是每一個村鎮銀行業務員的日常,有人在社交平臺上發帖吐槽,領導們為了讓大家都出去跑業務,甚至偷偷把空調遙控器藏了起來。面對客戶,業務員要足夠熱情,就連口音也要盡量和當地人親近,為了做好當地的信貸業務,不少村鎮銀行規定,業務員必須得是本地人。進入村鎮銀行之前,翟金諾對銀行工作的想象是美好的,穿著西裝,等著業務找上門,但村鎮銀行給了他下馬威——由于聽不懂當地方言,在進入銀行的第一個月,翟金諾沒有攬到任何存款。空閑時間,翟金諾只好費勁學口音,大家最羨慕又廣為流傳的案例是,一個同事,靠著一口流利的本地話,從小員工干到副行長,幾乎全行的拆遷戶存款,都是他拿下來的。服務也得到位。在貴州,某村鎮銀行的業務經理吳雙林,甚至會幫客戶找工作。那是一位農村婦女,丈夫過世了,留下一個孩子,雖然在銀行里的貸款不多,也就貸幾萬塊錢來買一些肥料和種子,但實在是“還不上錢了”,打了好幾回催收電話,對方也不接。后來,吳雙林聯系了另一個開廠子的客戶,給她找了工作,在廠里踩縫紉機,一個月能賺個3000多塊錢,時間久了,這錢也能還上了,畢竟,“貸款放出去,總要想辦法收回來”。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,村鎮銀行的服務跨度也越拉越大。吳雙林還曾經幫過世老人的子女找過公證員,方便他們把老人的存款取出來。他還聽說,有一回,隔壁的一家村鎮銀行,為了幫一位做礦泉水生意的客戶還錢,干脆把礦泉水都買下了,還讓轄區內的兄弟行們都來這里買水。▲ 圖 / 視覺中國02存款至上業務員們使出渾身伎倆,都是為了拉到存款。翟金諾的工資,和存款有直接聯系,甚至能夠占到工資收入的90%。最少的一回,他只拿到480元——因為拉存款的戶數、日均存款量太低,被領導從早上催問到晚上。劉宏也清晰地記得,他的日均存款額指標需要達到900萬,“我們的任務就是存款”。原本,銀行會給員工一些攬儲費,作為獎勵和補貼,但他們為了完成任務,攬儲費也不要了,把錢讓出來,作為存款福利送給儲戶。行內的“規矩”也很直接,能帶來存款的人,不管年齡多小,都可以直接上任營業部主任。但沒了客戶,工作也可能保不住。翟金諾記得,有一個同事的大客戶,突然提著箱子把錢取走了,第二個月,這位同事也走人了。來取錢的豪車直接停到銀行門口,看得大家提心吊膽,而那個裝走錢的箱子,“特別大”。事實上,盡管銀行普遍奉行存款立行,但對于業務類別有限的村鎮銀行來說,這一特征尤為明顯。從村鎮銀行開設之初就有規定,其只能在本區域內經營,主要的業務也僅僅包括吸收公眾存款、發放貸款、辦理銀行卡等基礎業務,一系列金融和投資產品,都在村鎮銀行的輻射范圍之外。好在,相比大型國有和商業銀行,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較高,能吃到更多的利差,所以只要能攬到足夠的存款,賺錢能力也不差。難就難在攬儲上,老百姓很少會把存款放在村鎮銀行,更多的是機構存款,或者是做一些本地富商的業務,要靠關系才能拉來存款。變化出現在互聯網高速發展那幾年。為了獲得更多盈利,不少村鎮銀行開始和互聯網公司合作,提供互聯網存款產品,越過了本地經營的界限——它們提供的收益更高,在2020年,部分互聯網存款的一年期利率最高可以達到4.125%,這給了村鎮銀行很強的競爭力,去吸納外地儲戶的存款。但很快,銀監會就警惕起來,2020年底,包括螞蟻集團在內,各大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各項互聯網存款產品集體下架,村鎮銀行也重新回到了本地攬儲的軌道。盈利壓力又回來了。陸遇山是川渝某家村鎮銀行的副經理,他所在的村鎮銀行,開行較早,每年能夠吸收接近20億存款,這在當地已經算一個非常漂亮的業績,但他們的資金成本依舊很高。他說,在當地接近40家村鎮銀行里,真正盈利的不足一半。他所在的銀行,在20億的數額里,有90%都是定期存款,很難賺到錢。這和村鎮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有直接關系。陸遇山說,由于無法提供證券小台期、基金等投資和理財產品,在他們銀行里存錢的年輕客戶占極少數。而九成的客戶畫像是這樣的——來自縣城、農村的中老年人,核心的訴求是本金安全和固定收益,三年、五年,乃至于存十年定期的都有。村鎮銀行需要抓住這部分客戶,因此,他們為定期存儲提供的利率普遍較高,以一年期存款為例,前幾年,部分村鎮銀行能做到3%以上,極少數甚至能到4%,比大型國有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都高,而相較于活期存款的利率,更是高了十幾倍。存款利率高,還只是明面上的。在縣鄉,村鎮銀行名氣不如大銀行,只能用高息來攬儲,但有時候競爭太激烈,銀行還會拿出額外的獎勵給儲戶,實際利率更高,加上各種存款營銷活動的成本,比如業務員們各式各樣的“露臉送溫暖”活動,還有客戶經理工資等,綜合資金成本非常高,有的甚至能到5%。以存貸業務為主,靠吃利差為生的村鎮銀行,資金成本一高,利潤就少了,賺錢變得越來越難。▲ 江蘇某銀行工作人員下鄉講授金融知識。圖 / 視覺中國03“蛋糕就這么大”攬儲難,一直是村鎮銀行的主要奧索539壓力,資金成本肉眼可見地上漲。但這兩年,連貸款也彩不好做了。比如貴州的業務經理吳雙林,已經接近兩年沒有做房貸業務了。其實,作為一種優質貸款,村鎮銀行也樂意提供房貸,但銀保監會給出的指標額度卻很固定——對于不同類別的銀行,房貸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也是不同的。其中,村鎮銀行獲得的貸款指標最低,根據2021年發布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新規,其所擁有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為12.50%,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則為7.50%,相較于工、農、中、建、交、郵儲這些大型銀行,這的確是個有些尷尬的數字,后者的兩個數據分別為40%和32.50%。房貸達到這個指標之后,就不能再放款,吳雙林所在的村鎮銀行,就是這種情況。這兩年,也有很多客戶找到他,想要通過村鎮銀行獲得房貸,但都被拒絕了。吳雙林說,總部一直在監測這個指標,管理嚴格,要繼續放款,“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貸款總額度提起來”。只是,這句話聽起來簡單,實現的難度卻越來越大,最直接的,是這兩年來貸款的人,明顯少了。早在2007年,在村鎮銀行建立之初,打出的招牌就是支持小微企業、三農產業,這是他們的主要客戶群體。陸遇山正是因為覺得這一行“有前景”“有空間”,才選擇轉行,成為當地村鎮銀行的第一批員工。但在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,小微企業面臨的危機更大,要讓他們穩住不倒閉已經實屬不易,再讓他們進行更多投資,借更多貸款,幾乎是天方夜譚。不僅如此,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起來。這幾年,伴隨著國家鼓勵扶持小微企業,四大行的貸款業務也在逐漸下沉。而在縣城,很少會有突然出現又突然成功的“創業者”和“投資者”64 分,在這片有限的土地上,優質的客戶數得過來,甚至來來回回都是熟人。村鎮銀行不再是小微企業的唯一選擇。陸遇山說,如今,同一個客戶,往往就面臨著幾家銀行的競爭,“我們找到他,其他銀行也在跟他談”,而這種情況放到以前,基本是不存在的。一旦資金雄厚的大型銀行參與到這場游戲,屬于村鎮銀行的蛋糕就注定被分走了——他們能夠提供更低的貸款利率。“我給人家5%,其他大行可能就給他4.8%,或者4.5%。”陸遇山說。即便沒有激勵的競爭,村鎮銀行想要維持以往動輒7%-8%的貸款利率也不現實,金融政策變化也讓村鎮銀行的綜合貸款利率不斷下降,比如“兩增兩控”,要求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和戶數,以前是縣鄉的小微企業們求著銀行貸款,利率相對比較高,現在銀行為了滿足監管要求,反而得求著小微企業來貸款了,貸款利率自然會下降。村鎮銀行的生存壓力再次變大。原本,他們的盈利壓力就不小,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,是村鎮銀行的特征,該有的設備、人員安排,都不能缺少,放在以前,雖然攬儲困難,但還可以通過更高的貸款利率來獲得盈利,但顯然,現在的一切都變了。與此同時,村鎮銀行的發展,也不可避免地和縣域經濟掛鉤。比如,在陸遇山的小城,房地產依舊冷清。前幾年,當地建起了新城,樓盤剛剛拔地而起的時候,市場也火熱得很,買房還要提前交保證金,才能拿到搖號的資格——陸遇山覺得,對于一個區縣城市來說,這種情況已經“好瘋狂”。但現在,新城的房價,都掉下來了,村鎮銀行很快就嗅到了房地產的失落。陸遇山說,這幾年,只要是牽扯到房子拍賣的,最終的本金都收不回來,無一例外。前幾年,有客戶靠房子抵押貸款,房價高,每平米八九千,上萬的也有,貸款自然就放得多。但現在,客戶經營不善了,錢還不上了,到拍賣房子的時候,拍賣價格也上不去了,每平米價格也就只有五六千,“一百萬的房子,只拍到五六十萬”。陸遇山的感覺是,這兩年,這些出問題的貸款主要集中在“做工程的”,不管是修商品房,還是做政府工程,收不到款的情況不在少數。他對一個例子印象深刻。當初,一位客戶做的就是房地產生意,貸款到期了卻還不上。事實上,這位客戶也打贏了官司,也有人欠著他的錢,但他就是收不到。最后銀行只能把他抵押的房子拍賣掉,“哪怕我們都知道,只要資金鏈不斷,他就能還上銀行的錢”。與此同時,一個有些詭異的局面出現了,客戶收不到修房子的錢,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房子,但他的房子也在貶值,銀行因此產生了數萬元的虧空——在這個循環里,并沒有獲益的一方。當地人愛吃麻辣口味,陸遇山有一個大客戶,做的就是花椒深加工生意,以前光景好,他從農民手里收來的幾十噸花椒,今年收來,第二年年底前就能全部銷售完。但這兩年,餐飲業不好做,吃火鍋的人少了,來買花椒的商戶也少了,前年的花椒都還在囤積著,不再需要收花椒,也不需要找銀行貸款了。陸遇山和這個客戶合作接近十年,再見面時,客戶只是對著他抱怨,“又沒賺到錢”,他覺得,這些鄉鎮老板身上,那種曾經的風光沒有了。銀行是經濟的晴雨表,陸遇山的這些感受,和前幾年形成鮮明對比。倒退回去2016年之前,他的工作要輕松得多,一切都順風順水的,也就是這兩年,陸遇山感覺自己老了好多,“頭發都白了”。▲ 村鎮銀行業務員下村跑農戶。圖 / 受訪者提供04自救和隱患日益收縮的空間里,村鎮銀行不得不尋找自己的出路。最簡單的競爭優勢來自于降低資質門檻——這可以迅速擴大貸款客戶的數量。要評估客戶的資質,最簡單的辦法是提供抵押物,比如房產,四大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,在貸款前期都會有這一要求,但對于村鎮銀行的客戶群體來說,這一步就足夠難了。陸遇山所在的村鎮銀行,依舊想爭取到這部分客戶。最后,他們想出的辦法是,允許三家客戶簽署一個“互保協議”,其中一家出了問題,另外的兩家承擔責任,名為“三家聯保貸款”——通過這樣的方式,在缺少抵押物的情況下,獲得一些承諾和保障。時間也是需要把握的優勢。“說實話,其他銀行放款放得很慢,因為它有個流程”,陸遇山說,如果是像那樣層層審批再等到放款,少則需要十天半個月,長則一個月都拿不下來。但村鎮銀行是獨立法人,“三天、五天就可以把錢給你搞出來”。有什么問題,那“解釋一下就可以了”,缺少什么材料,“能夠提供補充的東西來證明就可以了”。就連征信報告,也同樣可以有“談的余地”。和別的銀行一樣,村鎮銀行在給客戶貸款時,需要客戶提供征信報告,上面會顯示出貸款人在各類銀行機構的所有貸款情況,其中,資產會被分成五類:正常、關注、不良、損失、可疑,除“正常”外,另外四類都屬于異常情況。對于一些大銀行來說,一旦某一筆貸款被分類在“關注”一類,就可能不會提供貸款,這是非常硬性的標準。但村鎮銀行會更加靈活地處理這種情況。“我們可以去了解這種‘關注’是怎么形成的”,陸遇山說,換句話說,一些非主觀的違約記錄,可以被村鎮銀行包容。有一回,征信報告顯示某位客戶存在法院未執行款項,他們雖然馬上警惕起來,但客戶本人解釋,“已經結清了,只是征信上面還沒有更正過來”,于是,在要求對方提供結清證明之后,貸款還是如期發放下去台灣採劵了。然而,這樣的靈活處理,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判斷失誤——銀行大著膽子把錢貸出去,最后那筆貸款還是出了岔子,陸遇山反思,哪怕在前期解釋得再清楚、情況再特殊,“畢竟被執行過,說明還是有問題的”。這樣的次數多了,他們也不得不開始緊張,征信記錄有問題的,“還是應該小心一點”。翟金諾也有同樣的遭遇。那是一個農場戶貸款,當時,那個客戶發來了流水,說自己的經營狀況“特別好”,銀行直接放了200多萬,但后來,他們只得到一塊荒地,甚至連愿意開發的房地產商都沒有。事實上,金融業本身是一門規避風險的藝術,對于重資質的銀行業來說,這些自救手段,隨時可以演變成隱患,給村鎮銀行帶來潛在的危機,又隨時隨地爆發。比如,“無法預料到的”的事情越來越多。如今,陸遇山常常遇到的情況是,明明前兩個月,這家企業還看著活得好好的,“所有人都認為它沒問題”,但兩個月之后,就出問題了。最開始,聽到哪家客戶經營不善,陸遇山都是不相信,覺得“怎么可能嘛”,一了解具體情況之后,才知道真的出事了。講究人情世故,也成為隱患之一。知道翟金諾在村鎮銀行上班之后,甚至有熟人直接找上門來,開口就是,“我做生意賠了,貸款貸不下來,你給我推薦幾個村鎮銀行,我去貸一貸”。翟金諾知道,他干著一份待遇優渥、旱澇保收的工作,哪怕在大行貸款,批得也快,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。但是,村鎮銀行缺少這樣的優質客戶,光憑他的工作,就能直接放款。最終,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村鎮銀行產生過高的不良率。《2021年度村鎮銀行調研報告》顯示,村鎮銀行2018年、2019年和2020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.66%、3.7%、4%。而截至2020年末,國有大行的不良率僅為1%,股份行不良率為2%,城商行不良率為2%,農商行不良率為2.4%。只是,這種不良率,被看做“必須付出的代價”,幾乎所有的村鎮銀行,都要學會和高風險共舞——門檻就像一個篩子,讓更優質的客戶流向大型銀行,但村鎮銀行還是不得不通過這種方式,來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。▲ 業務員給路人發放宣傳扇。圖 / 受訪者提供05信任之戰河南村鎮銀行出事的那一天,吳雙林感覺到緊張,也有些恐慌,“心里很不安”。他知道,不管是攬儲困難,還是競爭加劇,背后最為核心的原因,還是村鎮銀行沒有得到大眾的信任感。如今,這恐怕更難了。村鎮銀行被當成“私人銀行”,不是沒有原因。按規定,村鎮銀行的股權結構允許社會資本入股,只要主發起銀行是最大股東就行。但實際上,參股的地方民營企業可能聯合掌控,或者存在代持,導致村鎮銀行股權集中,實控人權力過大,各種關聯交易層出不窮,成為最大的風險隱患。當村鎮銀行被辦成了民營企業的私人銀行,就只為給企業提供各種便利,小到給親戚朋友安排工作,大到低息貸款、票據貼現賺利差,甚至發生河南村鎮銀行這樣卷款跑路的惡劣事件,損害儲戶和公眾利益。幾乎在每個村鎮銀行工作過的人,都被質疑過。2011年,陸遇山剛到這里工作的時候,還不是副經理,也得去發傳單,夏天熱,凌晨6點就出門,專門找人多的廣場做宣傳,但對方連銀行的名字都念不順,不知道“村鎮銀行”是個32 台具體名詞,倍感詫異地問他:“現在,隨便哪個村兒都能開銀行啦?”吳雙林把自己的狀態形容為“孤軍奮戰”,哪怕是家人,也很難相信他們。吳雙林說,他曾經對著親人張口,想要拉存款,本以為這樣會容易些,結果得到的還是質疑,這是他最傷心的時刻,“連你自己的親人都不相信你”。在縣城跑業務時,翟金諾需要重復去解釋的兩個問題也與這些相似,第一個問題是“你們這個銀行到底是不是銀行”,第二個問題則是“你們的利息可以給這么高,是正規和合法的嗎”。在當地,村民們更加信任的是信用社,翟金諾隨口都能背出信用社的“背包精神”——不管多遠的山,多遠的路,我都會把你的存款安全保存。就連相親也會被影響。在銀行工作,聽起來體面又穩定,翟金諾也因此在相親市場上受歡迎,“能給自己加分”。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讓對方細問,一旦知道他是在村鎮銀行工作,“那就壞了”,作為“銀行人”的身份會大打折扣。翟金諾很難形容這種別扭的感覺,好像是銀行,又好像不是,“有點四不像”。為了得到信任感,村鎮銀行想盡了辦法。劉宏說,每年領導們都會花高價請來所謂的“營銷導師”,指導和培訓業務員如何推銷,如何讓群眾相信他們,甚至每年的廣告費,都能花上一兩百萬。要么就是找“中介”幫忙。劉宏說,由于老百姓們不信任,他們還會去找“攬儲員”,勸說群眾愿意到村鎮銀行來存款,銀行給的攬儲費,分給攬儲員一半,作為酬勞。而找攬儲員的標準,就是要在當地足夠有“公信力”,要么是每個村的村支書,要么就是老黨員、退休老干部。培育信任,顯然會是個漫長的過程。更加殘酷的現實是,如今,連村鎮銀行內部,也缺少信任感,這里的離職率一直很高,翟金諾說,如果走的人多,就一年招三回,走的人少,就一年招兩回。沒有員工真正地對這里有歸屬感,哪怕有了壞賬,那“離職就好”,畢竟,第一責任人只是客戶經理而已。最后,翟金諾也辭職了。最開始,他選擇到村鎮銀行上班,是覺得銀行體面、工資高,希望能夠靠豐厚的報酬,早日買房。結果,最多的一個月,也就收入了3000塊。后來,翟金諾去了北京一家商業銀行工作,基本工資翻倍,銷售業績由“存款決定”,拓展到信用卡和各類理財產品,這讓他能更輕松地完成業績要求。相比于村鎮銀行,這份工作更有盼頭,兩年不到,他就買了房子。陸遇山的壓力則更大了。一直以來,他把自己的工作分為兩個部分:拓展客戶、風險管控,如今,工作重心又多了一項——員工管理,他需要想辦法,讓員工信任村鎮銀行,也對工作負責。開會的時候,他語重心長地向員工們灌輸,“現在外面的就業壓力很大,你們不要覺得自己有好大的能耐,或者在這里工作把你委屈了”。誰也不知道,這種信任感還能不能建立起來。參考資料:1.深度|管窺1600多家村鎮銀行:它們活得怎么樣?21世紀經濟報道2.村鎮銀行何以至此?馨金融3.互聯網存款被取消,對你有什么影響?三聯生活周刊4.2021商業銀行壞賬報告:1.7萬億不良,工農中建四大行金額居首 證券市場紅周刊5.央行收緊房貸,買房越來越難了?三聯生活周刊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